EN

全国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培训班召开,托普云农数智赋能墒情节水提质增效

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 2025-04-03
阅读:30 次

为提升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水平,助力节水增粮与抗灾减损,4月1日-2日,全国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培训班、主要粮棉作物微灌节水暨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在河南新乡举办。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副组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尹飞虎,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宪法、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长伟、新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军伟、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会长高祥照出席培训班。各省级土肥水技术推广机构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社会化服务组织、科教单位和企业等代表100余人现场参加。

 

 

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简称:托普云农,股票代码:301556)受邀参加,并在全国水肥一体化提单产大培训启动仪式上作主题发言。

 

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表示:“当前,物联网感知、大数据、水肥一体化、空间遥感、北斗农机装备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,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。作为行业参与者,托普云农始终秉承‘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,用服务缔造美好生活’的使命,以‘智能装备+物联网平台+生产模型’的全链条解决方案,助力打造了一批智慧农业标杆创新应用,用技术创新推进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。”

 

 

 

01智能装备+模型算法,打造节水农业新范式

粮安天下,“地”是基础,“技”是支撑。多年来,托普云农深耕数智土壤领域,在农业生产关键节点打造“智能装备+模型算法”为一体的技术体系,构建智慧生产新模式。在墒情监测方面,应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,积极研发稳定可靠、适宜多场景应用的土壤传感设备及墒情监测智能装备,提高墒情监测效率。

同时,基于对土壤、作物生长情况的数据监测,托普云农构建测土配方、土壤墒情预测、作物需水模型等,评估和匹配土壤水分、肥力与作物生长需求,从而指导精准灌溉、精准施肥,在确保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达到节水节肥、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目的。如在肥水管理环节,将传感数据与作物长势预测模型、需水模型进行联动分析,即可输出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自适应低碳灌溉技术,能够有效助力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。

 

在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方面,托普云农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、旱作节水技术,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,将田间墒情监测与智能灌溉相结合,结合物联网平台的需水模型与灌溉模型以及农业干旱指数,判断是否需要灌溉以及精准灌溉量,实现节水减肥,提升粮食产能,提高水肥生产力。

 

此外,托普云农自主研发水肥一体化装备,以“智能集成+精准调控”为核心,打破传统灌溉设施对土地硬化与固定占用的依赖,采用“零硬化安装、微占地、灵活迁移”设计,化解政策合规性难题,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,为永久农田、临时用地、生态敏感区等场景提供合规、灵活的水肥管理解决方案,推动农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。

 

  

托普云农在中原农谷(获嘉)数智中心节水灌溉教学点展示的新装备、新技术吸引参会嘉宾关注

 

02物联网+大数据平台,助力墒情监测智能化

墒情是农情之基,墒情监测是做好农业抗旱减灾、指导科学灌溉和推广节水技术的重要前提和基础。为将数据更好地运用到数字土壤建设中,托普云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,通过墒情监测点、绿色农田监测点、耕地质量监测点、高标准农田监测点等的布设,全方位采集土壤数据,通过长期监测与云端实时分析,打造汇集数据采集、统计分析、监测预警于一体的墒情监测大数据平台,形成墒情监测“一张图”,推动墒情监测向自动化、数字化和图示化发展。

 

墒情监测大数据平台

 

托普云农技术支撑各地墒情监测点建设

 

单产提升是一场“从种子到田管”的全链条革命。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表示:“面向‘十五五’,托普云农将聚焦农业人工智能研发、加速突破农业机器人技术、强化产业生态合作三大方向,持续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。托普云农愿与各方携手共同支撑水肥一体化系统性推广行动,为加速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贡献更多力量。”

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备案号:浙ICP备09083614号-22
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713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