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举办《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发布会。报告显示,浙江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为82.6,远高于2020年平均值55分,全国第一;会上公布的数字乡村百强县榜单上,浙江摘得第二个第一,共有32个区县上榜,其中,德清、安吉、桐乡、余姚、武义、萧山、慈溪、苍南进入百强榜前十。
而在百强榜前十的这些强县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有什么亮点做法,我们一起来了解。
德清“有德鲜生”,“链”出农业产业新图景
位于榜首的湖州德清,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,聚焦农业主体、消费者和政府侧的痛点堵点,注重多跨协同,重塑业务流程,以数字工厂的管理服务为突破口,用小切口牵引大场景,构建德清“有德鲜生”应用场景,打造完整的农产品产、供、销、配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和运营体系。
数字赋能供应端和销售端,实现农产品精准产销对接。通过“有德鲜生”减少流通环节,缩短供应半径,本地消费者在6小时内能吃到本地优质优价农产品。
安吉“惠农百事通”,“惠”办事群众很满意
位于榜单第二的湖州安吉,打造“惠农百事通”服务应用,以“农业补贴申请”为切入点,遵循“数字赋能、制度重塑”的原则,打造群众满意的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。
“惠农百事通”服务应用切实解决了农民在补贴申请办事“验”材料、“取”结果的“堵点”和“痛点”,实现了“一次都不跑”的审批模式,农民利用数字化工具就能进行网上受理、网上办理、网上反馈,简化业务办理流程,做到补贴申请服务“全程在线”,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办实事。
桐乡“生猪精密智管”,智养“二师兄”
位居榜单第三的嘉兴桐乡,盯紧生猪增产保供目标任务,打造桐乡“生猪精密智管”应用,依托生猪智能生物耳标,给每头猪一张专属“电子身份证”。让生猪生产管理更加智能精细,让政府监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。
通过数字赋能,重构养殖模式、建立预警体系以及打通生猪生产与金融、保险等的关联数据,解决了过去养殖用工量大、效率低、产销信息不及时等难题,及时预防疾病,减少损失。为养殖企业提供精细化、智能化、便捷化的贴心服务,也撬动了畜牧业数字化改革的再深化。
萧山“蔬”香萧山,拎稳人民的“菜篮子”
“蔬”香萧山蔬菜保供数字化项目以产业地图为基础,以政策补贴为抓手,聚焦蔬菜保供各环节的业务协作、保供监管、保供手段等问题,通过创新机制体制、拟定政策制度、重塑业务流程、共享蔬菜数据,进一步提升蔬菜保供跨部门联动能力,实现蔬菜产地高质量生产、政府保供精准化管理。
“蔬”香萧山为市场提供了数字化蔬菜保供新模式,平时保障、战时应急,稳稳地拎住人民的“菜篮子”。
以上就是各区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——浙江森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部分代表案例。
数字乡村建设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,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。得益于浙江互联网大省和数字经济发展先发地的良好发展环境,浙江数字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。去年以来,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,在农业农村领域取得了丰富的“硬核”成果。例如,以省农业农村厅、各地市农村农村局牵头,浙江森特等农业科技企业作技术支撑,打造的浙江乡村大脑、长兴县乡村大脑、桐乡数“智”乡村等。通过高标准谋划总体架构,建立统一的区域农业农村时空图服务平台,夯实数字底座。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区域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区域、跨主体的“三农”数据“全面共享、互联互通”。
在浙江,还有例如“梅”好兰溪产业大脑,浦江“超级农场”、仙居“亲农在线”服务应用、衢江防返贫监测预警等典型的数字化改革成果,推动着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、乡村产业加快发展、乡村监管服务日益完善、乡村治理持续推进。
顺应时代趋势,浙江省准确把握数字化改革新机遇新要求,加快数字乡村“新基建”,扩大数字技术推广应用,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,抢占数字乡村制高点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建设注“智”赋能,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红利。